Skip to content

关于马来西亚

认识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Malaysia),东南亚的国家之一,由十三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所组成,面积有329,845平方公里。马来西亚的国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马来西亚半岛(也称为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邻新加坡),另一个是隔着南中国海的东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南邻印尼的加里曼丹,北部则和文莱接壤)。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接近赤道,属于热带型雨林气候。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布城(Putrajaya)是联邦政府的行政所在地。全国人口约2800万。马来西亚宪法规定,马来语为国语,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而政府由国会最大政党领袖所担任的首相所领导,政治体制沿袭自前宗主国英国的西敏寺制度。外交方面,马来西亚是联合国、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贸合作组织、英联邦、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创办国之一。

政治概况

1957年7月2日颁布的《马来亚联合邦宪法》界定马来亚为联邦国会君主立宪制国家,沿袭大英帝国的政治传统。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该宪法改名为《马来西亚宪法》,继续沿用至今。

马来西亚的最高元首由九个马来州属的马来统治者在统治者会议中选出,任期5年,其他四州则由州元首统治。最高元首拥有任命首相、拒绝批准和解散国会等权力,同时也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

马来西亚最高立法机构为国会,由下议院和上议院组成。下议院有222个议席,议员在全国大选由人民选出,任期5年。

经济概况

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石油、橡胶和棕榈油是马来西亚的重要出口资源。除了天然资源,制造业也是马来西亚经济的重要支柱,而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在金融业方面,马来西亚也在大力发展伊斯兰金融,为马来西亚拓展中东金融市场提供巨大的商机。

马来西亚通过宏观经济计划,在指引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的生产总值从1957年至2005年,每年平均增长6.5%。 2007年,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的第29位经济体。2009年的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是3836亿美元,2009年的平均国民收入约8100美元。七十年代之前,马来西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到了八十年代,工业部门已主导马来西亚的经济成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经济的复原情况比邻国更为快速,2000年后已基本恢复并超越危机前的水平。

马中关系回顾

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千多年以前的唐朝就有少量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六百 年前明成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开展大规模的睦邻友好外交活动,自此两国互动颇密。后期闭关的锁国政策以及葡萄牙人于 1511 年攻陷马六甲,让马中两地的官方外交活动中断,但民间的商业往来仍然络绎不绝。

鸦片战争到二战前,大部分中国人都出洋到东南亚谋生,海外南洋华侨更成为了一股强大经济与社会力量。二战中,南洋华侨更成为中国抗战的最大经济援助力量,尤其是马来亚华人更积极参与抗日活动;此举招致日本军政府在占领马来亚以后的秋后算账、大事屠戮,马来亚华人于是面对人身安全与经济的大灾难。

日军投降后,英国人卷土重来,随即遇上马来亚人民如火如荼的争取独立运动。在马来亚迈向独立的过程中,华人的效忠问题始终是各方所关注的议题。最终,华族与其他种族通过由民主选举而促成马来亚全面独立,成为参加英联邦的新兴国家。马来亚独立后延续英殖民时代的敌对共产国家政策,与中国邦交每况愈下,终于在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宣告冻结双方关系,直到七十年代才有转机。

马来西亚通过宏观经济计划,在指引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的生产总值从1957年至2005年,每年平均增长6.5%。 2007年,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的第29位经济体。2009年的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是3836亿美元,2009年的平均国民收入约8100美元。七十年代之前,马来西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到了八十年代,工业部门已主导马来西亚的经济成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经济的复原情况比邻国更为快速,2000年后已基本恢复并超越危机前的水平。

1973-1978
马中建交初期
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改变了以往的亲西方外交,提出了中间偏左的外交政策,希望共产国家支持他倡议的化东南亚为无核与中立地带。敦拉萨适时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建交,加上毛泽东的灵活外交战略使马中关系有了突破。乒乓队访华、贸易团互访,双方从互不往来变成礼尚往来,两国代表在联合国的谈判大有进展,实质性地促成敦拉萨于1974年访华,并促成了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东盟国家。
1973-1978
1978-2000
马中关系持续深化
刚刚解决内务同时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将马来西亚视为一个被参考、考察的国家。中国于1980年派人来槟城考察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就是希望有助于将深圳发展成为经济特区。1985年中国强烈希望海外华人及华侨引进外资发展,马来西亚也是受重视的国家之一。 1989年马来西亚与马共达成和解,后者放弃武装斗争,结束了长达41年的游击战争,消除建交以来存在的“雷池”。当马共不再是问题时,马中关系的发展已没有了阻力;邓小平于1992年再次南巡,强调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但使中国从低潮中走出来,终于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区域内货币竞争性贬值设置了防火墙,稳定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得亚洲金融危机得以提前缓解。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稳健货币政策以及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坚定立场,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一种负责任的货币形象,人民币也因此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时任马来西亚首相的马哈迪更明确否定了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也将伴随而来。
1978-2000
2001年至今
马中关系展翅高飞
进入21世纪后,马中两国的友谊更见巩固,贸易往来空前活跃。2005年,双边贸易激增至307亿美元,较1975年建交时的区区1.6亿美元,实不可同日而语。到了2008年马中贸易总额再攀高峰,达535亿美元。2010年,马中贸易总额达到了742亿美元。2011年,双边贸易额突破900亿美元。马中总贸易额在近10年来,以5倍的优势稳健成长,如今中国已超越新加坡,成为大马最大的经贸伙伴,而大马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可以预见,马中关系将在双边政府与民间的长期友好互动下展翅高飞,共存共荣。
2001年至今
我希望马中两国在双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携手共创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未来!
拿督斯里张庆信太平局绅
首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使兼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主席

联系我们

X